1. 在家焚香品茶可以嗎?
焚香: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,會盡量減少煙氣,使香味低回悠長。對于焚香之趣,古書上多有論述。無論琴茶,焚香都是收斂心情的必備程序
品茗:茶能靜心、靜神,有助于陶冶情操、去除雜念,一杯一盞間,盡是人生工夫。古代的文人壓死也是非常喜歡這個的,現(xiàn)在的人也喜歡,不知道你們都做過這個沒有?
聽雨:一種以平靜的心態(tài)對待萬事萬物,聆聽點點滴滴灑落大地的雨聲。當整個人放松后會收獲很多,但現(xiàn)在的人們都做不到這個了
賞雪:欣賞雪花的晶瑩剔透,冰清玉潔,讓人想到在這凡塵世界也要保持一種像雪花一樣的純潔無瑕,保持一份超凡脫俗、高潔的心境。但周圍的事物都是白色的以后,人們也會收獲很多不一樣的感受
2. 喝茶焚香用什么香爐
在茶室里面焚香,可以營造溫馨、和諧的氣氛,同時又能怡情助興,使品茶的效果更加理想。
當然在茶室里面,茶是主角,所以品香的過程宜簡不宜繁。
歸結起來說分為八個程序:釋名、賞器、點香、追香、迎香、聽香、送香、施禮。
一、釋名:即由茶藝師向客人介紹當日所用之香的香名、香方等,也可以介紹一些有關香品的知識和典故。
二、賞器:主要是請客人欣賞香爐。
香爐也是文人雅士喜愛的收藏品,很多香器非常精美,頗有審美價值。
三、點香:點香分隔火熏香和直接焚香兩種。
隔火熏香法是把完全點燃的香碳埋入香灰中,然后放置云母片或金屬片,最后再用香匙放置入香粉,并雙手把香爐捧放在香爐坐座上。
四、追香:人的嗅覺在感知氣味時有一特性。
當人聞到一種獨特的氣味時,嗅覺會很快進入一種全神貫注的興奮狀態(tài),會自然而然地試圖追根溯源,專一地去捕捉香氣的來源及特征。
這種狀態(tài)稱為追香,追香的過程,也是寧神靜氣的過程。
五、迎香:即追尋到香氣后進行深呼吸,吸入香氣,吐出濁氣。
吸入天地賜給的生氣,涵養(yǎng)自身體內的元氣。
吸氣時要令胸腔盡量擴展,使肺活量達到最大,呼氣時要舒緩,把濁氣吐盡。
如此數(shù)次,有益于身體健康。
六、聽香:人的嗅覺是最容易審美疲勞的。
在追香迎香時深呼吸幾遍后,即可開始播放與茶會主題相關的音樂,讓悠悠裊裊的香煙,伴著輕柔的樂曲在茶室內曼舞,如敦煌的飛天仙女,把你的心引導入高雅而神奇的境界,為茶藝表演作好鋪墊。
七、送香:即收拾香器。
八、謝香:主人向客人行禮,客人還禮后主人捧起香器退場。
品香告一段落。
在品賞特殊的香或香氣過于淡雅時,客人可以用手抄法兜取香氣聞香,也可以由主人捧起香爐請客人傳著聞香。
另外,購香和購茶一樣,最好認準品牌,這樣才能保證香氣的醇正,給人帶來詩意的享受。
3. 在家里焚香到底好不好
焚香時間長了,家里當然會有香味的。
像很多香味的話是比較濃郁的,即便是不再點燃,他也會在空氣中彌漫著這種香味兒,所以家里會有的。
4. 古時焚香,點茶
宋+風雅宋+知宋(套裝共3冊)是2019年3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,作者是吳鉤。
《知送》和《風雅送》內容的側重點不同:
《風雅宋》則聚焦宋人的日常生活,借助寫實畫作,展示宋人的起居飲食、焚香點茶、趕集貿易等風雅生活,極有情趣。《知宋》則強調繁華大宋背后的制度根源,以給女兒講故事的形式,講述了25個宋朝政壇事件,通過分析事件中的人物立場、進程、結果,闡釋了宋朝先進的政治制度,極具可讀性。
全套書相輔相成,從不同方面介紹了宋朝,因此無好壞之分,根據(jù)自己的興趣和想要了解的方面選擇即可。
5. 焚香 喝茶
沏一壺茶,品聽秋風催簌葉,酌杯淡酒,注望高樓阻明月,怎奈塵劫已事非,落下秋意吼悲歌,何棲何憩?
借一絲秋風清逸,披一件淡雅素衣,飲一杯雨前清茶,漫步于梨花樹下,任白花紛落,溫爾文雅,凈玉無瑕。
秋色闌珊的午后,焚香、聽曲、喝茶、讀書。這樣閑逸的日子,對許多人來說,仿佛是一種奢侈,時光匆匆,山河更改,有時候,靜坐比忙碌,要收獲更多。生命如同一盞茶的過程,這展茶,可以喝一個時辰,可以飲一天,一月,一年,也可以品一生。
6. 在家怎么焚香
在古代,逝者下葬后,孝子要在家設靈位牌,并依照陰陽先生列出的祭奠“期單”,按時舉行祭祀活動。“期單”要貼在靈堂前,家屬需照單行事,不能有半點疏忽,否則就是對逝者的不敬。接下來給大家談一下,古人在三年守孝期內,都做哪些祭奠儀式?
其一、燒七:燒七就是從逝者去世之日算起,每七天為一個祭日,民間稱其為“頭七、二七、三期、四七、五七、六七、七七”共計四十九天。關于燒七的緣由,民間有這樣的說法:據(jù)傳人有三魂七魄,人死后七天去一魄,一年去一魂,七滿魄盡。所以,人去世后,要過“五七”和“三周年”。
燒七也是有講究的,古人燒七時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,以表示家中有重孝。死者頭七通常在家設靈位牌,焚香明燭,設祭酒擺供品進行祭奠。剩下的“六七”是在墳地擺供品、燒紙錢。
燒七儀式以一、三、五、七單七儀式較為隆重,燒七時親戚、朋友都會到喪主家悼念,孝子要在墳頭哭靈。二、四、六雙七祭奠,親朋一般不來,孝子可以只燒紙,不哭靈,所以民間也稱“雙七”為“空七”。
燒七以“三七”、“末七”最為重要,每逢這兩個祭日,親友都要去墳地燒紙,孝子也要痛苦一場,以表示對死者的不舍和眷戀。“末七”也叫“盡七”,喪家要誦經(jīng)禮懺,親朋要送上燒紙、香火等祭品。
其二、燒百日:“百期”又叫“過百日”,現(xiàn)在俗稱過百天,也即逝者去世一百天的祭祀日期。燒百天親戚通常不來,但死者的親屬及直系晚輩要來祭奠,諸如侄兒、外甥、外嫁女兒等須上墳祭奠。
百日內的講究也很多,諸如孝子在百日內不宴賓客、不串親戚、不剃頭、不洗澡、不換衣服等,此謂之“百日守靈盡孝”。死者過完百日,這些禁忌即可取消,孝服也可以逐件脫去,孝子除在重要祭祀日(諸如趕上清明、七月十五、十月一等)穿白戴孝外,平日里可只穿白鞋,男孝眷在帽子上逢一圈白布,女孝眷扎白頭繩等。
其三、燒周年:父母去世,要過三個周年,子女三年內不能婚嫁、不能穿艷麗的服飾。春節(jié)期間,喪主大門上只貼綠紙或黃紙對聯(lián)或不貼對聯(lián),貼對聯(lián)的字要用白顏色的顏料進行書寫。每到除夕、喪家都要去墳地或靈位前進行祭奠,每季新糧下來的時候,要先收回些做成熟食,供在逝者靈前,讓故去的親人“嘗新”。
死者去世滿一周年,稱之為“頭周年”,這天在民間也叫“忌日”,周年的祭奠儀式多數(shù)比“燒七”、“燒百天”要隆重。“忌日”這天,孝子要穿白戴孝,先在家中進行祭祀,再去墳地燒紙錢,民間也叫“燒周年”或“小祥”。兩周年是死者的第二個忌日,孝子在兩周年日可以只燒紙,不舉行哭祭,民間稱為“啞周年”或“大祥”。
三周年為“譚祭”,三周年要行除服禮,所以稱為“除服”。死者三周年祭奠極其隆重,所有的親朋都要到來,祭品大致與下葬時相同。古代富裕人家要請吹鼓手、請道士立墓碑、行“三獻禮”。孝子家門上早晨貼白紙對聯(lián),午飯前改貼紅紙對聯(lián)。
孝子全身穿白戴孝,到墳前燒紙祭奠,祭畢,當場脫掉孝服,換上常服,并將換下的孝服在火上一燎,回到門口,從墻上扔至院內,以兆“服去福來”。白天設宴待客,晚上張燈結彩,請自樂班唱地方戲。
從此守孝期滿,孝子恢復正常生活,死者也不再享受特殊祭祀,除年節(jié)祭拜和清明掃墓外,不再舉行其他悼念活動
7. 茶室焚香的講究
茶葉容易吸味是對的,喝茶的時候點香也是很有意境的。
本來是完美的結合,偏偏有些人覺得茶葉的味道因為焚香變了。但是我個人覺得喝茶焚香 不單能品出茶葉的香味 還能很快的讓我進入喝茶的意境。8. 品茶焚香的好處
焚香的好處跟香本身直接掛鉤,如果香是一種香味的,可以改善空氣的氣氛,心情舒暢,如果是一種可以驅蚊的香是可以有驅蚊的作用,如果是一種嗯鐘妙性香,它是一種宗教禮儀等等。但同樣也存在一些弊端,比如污染環(huán)境,有火災隱患等。
9. 茶藝焚香應該用什么香
香要放在離品茶者2-3米之外的地方,不要靠太近。
喝茶的時候最適合點沉香,因為香氣較為婉轉,不影響茶的品飲。
喝茶主要是品茶葉的香氣,此時不易點氣味過濃的香,天然香可以,香薰不好,但要注意,此時房屋要注意通風,喝茶要的是心靜,也就是在心無雜念之中,慢慢的看杯中茶葉沉浮,細品茶味的清淡,那樣茶味入喉,在齒頰留香之中,可以默默的相坐,把一天當作一生。
10. 焚香 品茶
這一句話描述的是,古代社會文人雅士的高雅生活。焚香,就是熏香,撫琴即彈琴。品茗對弈,就是喝茶下棋。整句話表述的,是在熏著香的房間里,人們一邊聽著悠美的琴聲,一邊喝茶下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