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很多朋友問我,什么是茶道?我常把茶學家吳覺農(nóng)在《茶經(jīng)述評》中的解釋告訴他們:茶道是“把茶視為珍貴,高尚的飲料。飲茶是精神上的享受,是一種藝術(shù),或是一種修身養(yǎng)性的手段?!?/p>
多數(shù)人講的“茶道”就是品茶論道。品茶指原茶的藝術(shù)(種類,加工,形狀等),水的藝術(shù)(活水,名泉),泡茶藝術(shù)(茶藝技法,程序),茶具藝術(shù)(茶器的選擇)及品茗藝術(shù)(看、聞、品、韻)的結(jié)合體。論道指茶之道(茶歷史、茶文化)和人生之道。
淘寶網(wǎng)津門茶花匯認為茶道是通過飲茶方式(感受茶的形狀、色澤、滋味、香氣,靜心領(lǐng)悟茶具、煮水、點茶、品茶諸過程),感受茶文化(用具、衣著、環(huán)境、舉止、品味),進而感悟人生的精神。人不同,對人生的理解也不同,因此茶道之論也不同。茶道可大概分為四種貴族茶道、雅士茶道、宗教茶道、世俗茶道。
貴族茶道講求“美”與“真”。對于貴族,他們不是追求品味與思想,而是要彰顯財富與地位,那么茶藝的表現(xiàn)形式為對名茶,真水,活火,妙器的不斷追求。為此不惜動用人脈和金錢。這是權(quán)與利之爭的表現(xiàn)形式。
雅士茶道講求“和”與“雅”。不求貴器講求形式。文人雅士歷史上留下大量的茶詩、茶畫、茶文對茶道發(fā)展起到促進作用。其中就包括茶圣陸羽的《茶經(jīng)》?!安?,上茶,上好茶;坐,請坐,請上坐”這幅對聯(lián)就是對“和”與“雅”最好的例證。其實茶道是以茶文化的形式流傳和發(fā)展的。
宗教茶道講求“靜”與“悟”。無論佛教,道教,禪宗品茶講求“靜”茶人品茶虛靜之極,也反映出萬物自復。品茶也成為佛道人士修身養(yǎng)性之路。佛教禪宗“吃茶去”一大公案,就說明“悟”的真諦。
唐代趙州禪師問新來的僧人:“曾到此間么?”僧人答:“曾到?!睅熢唬骸俺圆枞ァ!庇謫柫硪簧耍骸霸酱碎g么?”僧人曰:“未曾到?!睅熢唬骸俺圆枞?。”院主問趙州:“為何曾到吃茶去,未曾到也吃茶去?”趙州喚院主,院主應(yīng)諾。趙州曰:“吃茶去?!壁w州三次說“吃茶去”,意在消除僧人的妄想分別,隨緣任運,平常自然。
世俗茶道講求“凡”與“怡”。茶即雅即俗。南方茶樓是世俗茶道,老舍《茶館》是世俗茶道。百姓縱然茶粗器陋,悟道之心不下于人。周作人說“茶道的意思,可以稱為忙里偷閑,苦中作樂,在不完全現(xiàn)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,在霎那間會永久。”
唐代,寺院僧眾念經(jīng)坐禪,皆以茶飲,清心養(yǎng)神。日本高僧來到中國,把茶葉種子和飲茶方式帶回日本。在日本發(fā)展形成日本茶道。但是日本茶道有鮮明的儀式色彩。而中國茶道體現(xiàn)在精神方面。中國茶道更符合儒、釋、道的思想“道也,平常心”。
“平常心是道”品茶就是品人生。茶道本身蘊藏無窮魅力,只能依靠自己的心靈去領(lǐng)悟和理解,用與眾不同的茶藝去感悟自己的茶道吧。
茶分為綠茶白茶青茶 紅茶 黑茶黃茶